
近幾年來經常在報章雜誌可以看到學甲濕地成了黑琵棲息地的報導,但是一般人都不知道這個地方位在哪裡?
現在就跟著小編,一起來探訪這個學甲的秘密生態園區~
民眾開車只要從台84號快速道路下學甲交流道,沿著急水溪旁邊的河堤,約5分多鐘可看到學甲濕地第一跟第二賞鳥區,
兩地距離約500公尺。
學甲濕地主要賞鳥區則是在舊筏仔橋道南鯤鯓後方的濕地,費時3年營造,「學甲濕地生態園區」
於2012年2月21日揭牌成立。
學甲濕地生態園區位於學甲急水溪灘地近廿公頃,原本是舊筏仔頭村落,區內有1座早期的舊筏仔頭吊橋,
88水災後橫倒溪中,目前僅存石柱可見,形成特殊的吊橋遺址。
旁邊蓋有新橋,由學甲頭港方向過橋,分成兩條路,可連接紅蝦港與北門的白米。
當天氣晴朗,運氣好時,還可以看到遠山環繞,儼然是一幅山水濕地美景圖。
來到學甲溼地映入眼簾,是一片滄田淹沒後形成的濕地。
最近幾年廣植紅樹林,才變得綠意盎然。
值得一提的是,急水溪北堤防內側,在退潮時,水位降低,露出淺灘,人為干擾不多、食物來源充足,
又有堤防擋風,已經連續5年紀錄到國際級保育鳥類「黑面琵鷺」,最高紀錄有四百多隻。
黑琵來學甲濕地棲息的時間,都在11月底到隔年4月間,學甲濕地已經儼然成為黑琵的新家,
也吸引不少愛鳥人士來此觀察和拍照。
學甲濕地生態園區一大片開闊的濕地景觀,讓人心情開朗。
冬天來此可以目睹上百種鳥種競相來訪的濕地,紀錄到包括上萬隻的黑腹燕鷗及紅嘴燕鷗、裡海燕鷗
埃及聖環也是這幾年的常客
高蹺(行鳥)也常來此繁殖
另外還可看到小濱鷸、磯鷸、東方環頸(行鳥)、夜鷺、
灰胸秧雞更吸引拍鳥達人來此紮營,等候拍攝時機。
學甲濕地除了鳥類,讓人著迷,冬天的蘆葦花海照得閃閃發亮,也令人陶醉。
紅樹林水筆仔是學甲濕地主要的樹種,每當開花時,白色小花,點綴其中,讓濕地增色不少。
紅紅鹽定在學甲濕地形成一片紅地毯
學甲濕地除了賞鳥外,第一賞鳥區在橋的交會路口還有賞蟹區,常常可以看到大批的蟹兵蟹將在此覓食,
偶而還可看到彈塗魚跟螃蟹大戰。
學甲濕地生態園區,既像河床又像沙洲,泥灘、草澤,多樣化的棲地型態,難怪成為許多水鳥的最愛
有時甚至出現數千隻黑腹燕鷗及紅嘴燕鷗盤旋飛舞的壯觀場面。
現在不必遠到七股,來學甲濕地就看得到黑面琵鷺!
學甲濕地從南鯤鯓後方到第一賞鳥區,目前規劃一條倒風內海雙溪自行車道,是全台首座賞黑琵自行車道。
自行車道中間設有賞鳥亭,是根據歷年來黑琵常聚集的地方而設。
學甲濕地除了賞鳥、賞蟹,觀察生態植物外,現在也成了不少愛好攝影拍攝夕照的好地方。
學甲濕地
目前學甲濕地由學甲區農會和台南野鳥生態保育協會管理,如需導覽可洽台南野鳥生態保育協會管理。
*台南市生態保育學會提供團體導覽,詳洽(06)783-2099